各位,今天小十郎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日本战国著名大名丰臣秀吉的故事,秀吉与信长公有相似的地方,亦有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天文六年二月六日(1537年3月17日),丰臣秀吉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初名藤吉郎。父亲木下弥右卫门是织田信秀的亲兵,本为一贫困农户(有说法是下级武士),母亲阿仲是后来的大政所。父亲木下弥又卫门曾是织田信长父亲织田信秀的铁炮足轻。因在一场战斗中受伤致残,无法再上战场而回家务农,但不久就因伤重去世。无法生活的母亲带着七岁的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给同村的男人竹阿弥。生下了弟弟丰臣秀长与妹妹阿旭(朝日姬)。继父竹阿弥性情粗暴,又因为秀吉生来瘦小,常被人称为“猴子”,因此对秀吉非常厌恶,叱骂之余还经常拳脚相加。 因与继父不和而离家出走。
秀吉出身无法冠姓的下层阶级,和宁宁结婚后才自称“木下”。幼年时期取名为日吉丸(ひよしまる),仕于织田信长成为武士之后改名木下藤吉郎(きのした とうきちろう),绰号猴子(见于《太阁素生记》,据说因其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被称为猴子)、秃鼠(见于织田信长给宁宁的书信),《绘本太阁记》记载秀吉的出生日期是天文五年1月1日(1536年2月2日),但是秀吉实际的出生日期是2月6日(新历1537年3月26日)。
流浪江湖
由于秀吉的出身并非显贵,有关于他早期的文献记载十分有限,仅大概知道他少年时曾在尾张、三河、骏河等地方活动,并与尾张地方土豪蜂须贺氏(但并不能确定这个蜂须贺氏就是日后出仕秀吉的那个蜂须贺正胜的氏族)不错的交情,曾经在远江国引马城成为松下之纲(嘉兵卫,城主饭尾连龙部下)的家臣,少年时离家出走,期间结识了蜂须贺正胜(小六)。但离开原因不明。
秀吉在天正十八年(1590年)分配领地的时候,分封嘉兵卫远江国久野城1万6千石。此外,也有些关于他和忍者间互动的传说。不管如何,青年时代的秀吉大概是个谋求武士职位的浪人之辈。秀吉的出生地尾张(现爱知县),介于京都与偏辟的东国之间,是块肥沃的平原,可说是仅次于京都的先进地带。这个地方商人熙来攘往,因此可以接触各地来的讯息。在这种环境下,秀吉当然也得到一些商业的资讯,而且他天生聪慧,在旅途中,他将永乐钱换成便于携带的商品“木绵缝针”,然后再将缝针卖掉,获取利润成为旅费。在秀吉离家出走期间,他在美浓结识了土豪蜂须贺小六(蜂须贺正胜),此人后来成为秀吉的重要将领。
最后,秀吉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远江国(今静冈县)的松下嘉兵卫家中帮佣。 秀吉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帮主人拿拖鞋。由于去武士家工作是他的最大愿望,因此秀吉工作勤奋,没多久即受到嘉兵卫的重视,将他提拔为出纳管理员。然而好景不长,秀吉的能干与勤奋受到同事的嫉妒,一大群人经常在嘉兵卫的面前中伤秀吉,尽管嘉兵卫再三保护他,但阻止不了众人的诽谤,终于在嘉兵卫善意的说明原委之后遭到解雇。秀吉在松下嘉兵卫家里工作四年,虽然遭受解雇,但是他仍然感谢嘉兵卫对他的提拔与呵护。后来,秀吉称霸天下之后,他派人去寻找松下嘉兵卫,在远江国久能地方赐给他三万一千石的领地,并任他为大名。 [8]
出仕信长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二十二岁的秀吉回到尾张国,投奔到尾张的领主织田信长(おだ のぶなが)麾下。以足轻的身份成为了织田氏的家臣。最初秀吉也只是打杂的仆役,但他的聪明才智得到织田信长的赏识,逐步由仆役升格成为下级武士。深得织田信长喜爱,在织田家的地位不断提升。
永禄三年(1560年)左右,秀吉成为织田家的足轻组头(足轻是临时征集的农民兵,组头相当于小队长),并参加了著名的桶狭间合战(おけはざまのたたかい)。据说战后因其功绩信长将浅野长胜的养女宁宁(ねね)许配给他。永禄四年(1561年),二十五岁的秀吉与宁宁结婚。讨杀了今川家督今川义元后,织田信长与从今川独立的松平元康(后来的德川家康)结盟,以稳定东部防线,而后回过头来向北攻略美浓国的斋藤义龙。
永禄九年(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义龙失利后,织田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丰臣秀吉临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须贺正胜帮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任务,传说墨俣城一夜筑城,进一步得到织田信长赏识,为后世所称道。修筑墨俣后,织田信长将居城迁往离美浓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洲城)。不久美浓发生竹中半兵卫以十七骑轻取稻叶山城(斋藤居城)的事件,事后半兵卫放弃稻叶山城。得知此事后,秀吉以“三顾”之礼将半兵卫召至麾下,并借半兵卫之力招降美浓三人众(稻叶一铁、安藤守就、氏家卜全)。次年,织田信长出兵稻叶山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斋藤龙兴兵败被俘。此后信长迁居岐阜城(即稻叶山城),并开始在“天下布武”的名义下开始了统一日本的战争。
炙手可热
永禄十一年(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氏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国寻求援助,于是织田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同年,秀吉改藤吉郎为木下秀吉。元龟二年(1570年),在打败三好家之后足利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织田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国朝仓家,织田信长征朝仓义景因浅井长政突袭被迫撤退时,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浅井军攻击,此战秀吉负责殿后,保护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安全撤离。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三十七岁的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天正四年(1576年),秀吉支援北陆柴田胜家对抗上杉氏,秀吉见胜家占下风立即撤离,结果胜家在手取川之战中大败,使柴田胜家和织田信长有所不满。在织田信忠的指挥下,秀吉参与攻击松永久秀的战斗。天正五年(1577年),赤松则房、别所长治、小寺政职臣跟从织田信长之下,秀吉受命攻略中国地方,任播磨国国主,根据城为姬路城,受命后不久别所长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秀吉与他们战斗。
天正七年(1579年),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于织田氏,天正八年(1580年)别所长治和荒木村重战败,别所被捕,切腹自尽;荒木逃离,全家被织田信长诛杀。秀吉开始与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战,攻下了鸟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据点,秀吉在此发挥了长时间包围战城池战法——断粮,使敌军提早开城投降。“鸟取断粮”、“水淹高松城”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
本能寺之变
天正十年(1582年),发生了本能寺之变(ほんのうじのへん),46岁的秀吉偶然及早获知织田信长死讯,实行“中国大撤退”(ちゅうごくおおがえし)。当时织田家有力重臣均不在信长身边,秀吉则率三万兵力进军备中,正在水攻毛利军高松城。高松城是天然要害,四周都是沼泽。秀吉的军师黑田孝高(官兵卫)建议引水灌城。秀吉以破格高价动员邻近村民,花了十二天在高松城沼泽地带四周筑起一道三公里长、七公尺高的堤坝,再引进河水,让高松城成为浮在湖中的水城。水攻十天后,吉川元春(毛利元就次男)、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就三男)率领一万五千援军赶到,却只能在俯望丰臣军的山上布阵,无法动弹。因为只要丰臣军捣坏堤坝一隅,浊流很可能吞噬整座城。
当时举旗造反的明智光秀于当天写了一封机密文件,派人送至毛利军,要毛利军千万不能投降。不料密使不知道高松城已陷于水攻,西下抵达高松城时根本无法进城,并误闯丰臣阵营被捕。秀吉于6月3日夜晚十点左右便得知本能寺事变,之后听从军师黑田官兵卫的建议,决定隐瞒噩耗,立即和毛利军讲和。毛利军担忧织田信长会带援军赶来,早就派来使者,只是彼此条件谈不拢,讲和暂时触礁而已。秀吉暗中托毛利军的讲和使僧安国寺惠琼单独进城去说服城主,结果城主以不杀害城内诸人为条件,答应切腹自杀。这些都是背著毛利援军私密进行。
4日下午三点,在秀吉派去的检官面前,据说城主搭船出城后,在湖中进行切腹仪式。交换誓约后,秀吉立即撤阵。秀吉当时大概也担忧毛利军会随后追击,所以并未直接赶回姬路城,他于6月6日下午率兵撤离高松城,当天夜晚先在织田势力范围内的备前(冈山县东部)沼城过夜。7日夜晚抵达姬路城;9日早上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富田;13日上阵山崎,下午四点在雨中与明智光秀军开战,两小时后击败明智光秀军。
秀吉于山崎之战大败明智光秀。最终明智光秀逃走时被猎杀落难武士的村民杀死,秀吉乘机控制京都一带,不过无法阻止织田氏内部出现派系分裂。主要分裂为柴田胜家、织田信雄、织田信孝以及羽柴秀吉等派系。同年的清洲会议上,取得织田多数旧臣支持,但与柴田胜家开始敌对。
取得政权
同年,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在清洲城开会商议织田的继承问题,结果秀吉在得到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情况下压制了胜家实际成为织田家的掌权人。秀吉在清洲会议上得到多数织田族人与家臣支持,拥立尚在襁褓的织田信忠长男三法师(元服后称织田秀信)继任织田氏家督。但为此得罪了同属织田重臣的柴田胜家,导致其拥立织田信长三子织田信孝对抗秀吉。隔年(1583年),双方决裂,秀吉先迫使信孝投降,后来羽柴与柴田军在贱岳决战,最初柴田胜家占尽优势,中川清秀遭到突击阵亡,但是秀吉率兵冲上前线使形势急变,最终秀吉取得胜利。跟着羽柴军包围北之庄城,柴田胜家与妻子阿市自焚而死,另一重臣泷川一益则被迫蛰居,织田信孝不久被逼切腹,丹羽长秀和池田恒兴归服,大致上平定了织田家内反秀吉势力。
天正十一年(1583年),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坂城,当时到访的大友宗麟将它称为“战国无双的城”,但城堡在防御上亦有缺点,在大阪冬之阵中,真田信繁进行了修筑加强防御。这大阪城在庆长二十年(1615年)被德川军烧毁 ,今之大阪城天守则是在1931年11月以钢筋混凝土重建而成的。
天正十二年(1584年),与其合作的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联合德川家康反对秀吉,羽柴军便与两人展开史称“小牧·长久手之战”(こまき・ながくてのたたかい)的战事。此战之初拥有兵力优势的羽柴军直扑德川领地,双方对峙于小牧山。为打破僵局,秀吉派池田恒兴等率部偷袭德川家康领地三河国,但遭到德川家康伏击,但途中却遭到德川军伏击,池田恒兴以及有“鬼武藏”之称的大将森长可战死,在战况失利的情况下秀吉凭借惊人的外交手腕降伏了织田信雄,家康被迫退兵。德川军与羽柴军达成不战和议,家康派出次男德川秀康作为人质。天正十三年(1585年),秀吉进行四国征伐,降服长宗我部氏,同年降服越中国佐佐成政。就任关白(かんぱく)。
完成统一
天正十三年(1585年),秀吉派遣其弟丰臣秀长、小早川隆景等将领攻打刚统一四国的长宗我部氏,利用兵力的差距迫使其归降并仅保有土佐一国。另外,秀吉派遣藤堂高虎为首的部队,平定了杂贺众,首领铃木重意被斩首处死。此外,秀吉派重兵攻打越中国佐佐成政,开战派大军包围,佐佐成政不战而降。同年秀吉希望成为征夷大将军,但在公卿的劝阻下转而向朝廷索取关白的封号。为此秀吉一度打算认前关白近卫前久为义父,得到“近卫”姓氏。天正十三年(1585年)7月11日,朝廷允其成为前久的犹子并就任关白,并应其要求赐予新的姓氏“丰臣”(とよとみし)。
天正十四年(1586年)9月9日,“丰臣氏”也由此成为继“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等四大姓氏之后的第五大姓氏。不过“丰臣”未能象其余四大姓那样发扬光大,因为它只传了两代就绝嗣了。在得到“丰臣”之姓,改名秀吉。天正十四年(1586年),秀吉将其妹朝日姬嫁与德川家康,作为德川家康正室,将自己的母亲大政所送回德川家康身边成为人质,德川家康此后臣从秀吉。12月25日就任太政大臣。同年,九州大名大友宗麟向秀吉请求支援。天正十五年(1587年),进行九州征伐,派遣丰臣秀长率领大军攻击岛津氏的支城,降服岛津氏。战后岛津氏被分配到萨摩和大隅两国。同年禁止基督教。天正十七年(1588年),秀吉开始实行“刀狩令”(かたながり),加强了兵农分离的政策。从天正十七年(1589年)到天正十八年(1590年),秀吉又发动小田原之战,灭后北条氏,基本上统一日本。
天正十七年(1589年),后北条氏的家臣猪俣邦宪夺取了真田昌幸管辖下名胡桃城,导致秀吉下令全日本大名讨伐后北条氏,不服从者将会受到失去领土的处分。秀吉率20万大军向后北条氏攻击,攻陷北条各个支城,逐渐向小田原城包围。7月北条氏政、北条氏直父子开城投降。氏政、氏照两兄弟切腹自尽,氏直被流放到高野山,战后秀吉为各大名分封新的领土。 [12]
天正十九年(1591年),秀吉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前关白的尊称)。天正十九年(1591年),秀吉进行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日本国内战争——平定九户政实之乱。派遣了蒲生氏乡、浅野长政及石田三成联同东北地方大名平定九户政实之乱。同年,秀吉命令茶人千利休切腹自尽,原因不明。
征伐朝鲜
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方,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他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他决心到比日本更广大的空间施展一番。首先要征服朝鲜,再来征服中国,后再征服印度。
文禄元年(1592年),秀吉出兵率兵20万征伐朝鲜,兵员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其中以宇喜多秀家为元帅,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九鬼嘉隆为水军指挥官,步兵20万,水军9000人,战舰700余艘,于文禄元年(1592年)4月跨过朝鲜海峡,在釜山、庆州一线登陆,正式拉开侵略朝鲜的序幕。战争初期,久经沙场的日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以极快的速度先后攻占朝鲜王京汉城与陪都平壤,并迅速攻占朝鲜境内大量主要城市,直趋明朝边境。朝鲜国王马上向明朝求救。秀吉于5月攻占汉城后便研议要迁都北京,将北京周围10“国”之地献为御用,赐公卿以俸禄,赐其部下以10倍于原有的领地,甚至命丰臣秀次为大唐(中国)关白,日本关白由羽柴秀秋或宇喜多秀家担任,朝鲜则交给羽柴秀胜或宇喜多秀家统治。
文禄元年(1592年),明神宗派遣辽东总兵李如松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率兵四万余人于当年12月26日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击日军。在明军(4万余人)和朝鲜三道水师提督李舜臣等的反击下,日军攻势遇阻。平壤之战结束后3月20日在汉城集结清点人数为六千五百二十人),秀吉遂与明朝和谈。
文禄四年(1595年),秀吉将丰臣秀次流放到高野山,然后将丰臣秀次赐死,此外亦令丰臣秀次支持者切腹,包括前野长康等人。赐死的原因可能是当时舆论流传着“杀生关白”(丰臣秀次的绰号)过去所发生的乱行,加上秀吉打算以年幼的次男丰臣秀赖作为家中的继承人,秀吉决定处死有关人士。
晚年逝世
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秀吉因病逝世,死于伏见城。秀吉死前,领五大老辅佐幼子丰臣秀赖(とよとみ ひでより)。其根本目的是要以合议制度来抑制德川家康的抬头,以确保丰臣政权可以代代相传。入侵朝鲜半岛的日军在接获五大老的命令及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向明朝隐瞒了秀吉的死讯,随后与明朝议和并逐渐从朝鲜撤军。可是这场战役日军损失巨大,此役也埋下了德川家康日后成为征夷大将军的一个重要伏因。而日本与朝鲜的关系,到庆长十一年(1607年)才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