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五大老是日本丰臣政权末期制定的职务,担任者是丰臣政权下五大有力的大名。 当时丰臣秀吉希望自己过世之后,由五大老来辅佐他的幼子丰臣秀赖。其根本目的是要以合议制度来抑制德川家康的抬头,以确保丰臣政权可以代代相传。但由于二号人物前田利家的突然去世,导致家康无所制约而多次违反盟约,而使“五大老”变得有名无实。1600年关原之战后,五大老制度事实上废止。 丰臣五大老——小早川隆景小早川隆景是战国智将毛利元就第三子,与吉川元春并称“毛利两川”,随父征服山阴、山阳以及九州部分地区,拥有颇具规模的水军,活跃于濑户内海地区, 为毛利家的版图扩张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早川隆景接触外界事物较多,思想较为开放,他跟随秀吉征服四国、九州,竭尽全力使丰臣秀吉、毛利家和睦相处,深受丰臣秀吉信任。 丰臣秀吉为什么如此看重小早川隆景呢?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秀吉是个比较重视人才的人。秀吉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家族里,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上没有任何依靠。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整个日本的掌权人,是因为他知人善用,他凭借各谋士的计谋,一步一步称霸日本。小早川隆景的父亲是日本著名的智将,虎父无犬子,隆景继承了父亲优秀的基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将其纳入麾下并重用他无疑使得秀吉如虎添翼。 1597年7月26日,小早川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递补大老职。 丰臣五大老——上杉景胜出羽米泽藩主。长尾政景次子,越后国出身,上杉谦信养子,母为上杉谦信之姐。谦信死后,在御馆之乱中击败景虎后坐稳上杉家当主之位,越后国大名,为丰臣政权下的五大老之一。秀吉死后,拒绝向德川家康臣服而在会津若松积极备战,同石田三成呼应举兵。因此成为了关原合战的导火线。关原之战中归属西军,战后降服于德川家,故领地遭到减封,仅余30万石。 丰臣五大老——毛利辉元 毛利元就之孙,隆元嫡子,安艺国出身,为中国十国大名,由于父亲隆元突然故去,所以受祖父元就抚养,继承家督。虽曾拥力将军足利义昭与织田家对立,与羽柴秀吉军交战,但战和后归从秀吉。后来成为丰臣家臣,之后又在关原合战中被德川家康打败,使得毛利氏的领地逐渐缩小,最终只剩周防、长门两国。 在关原之战中辉元虽担任总大将,但并未出阵。战后险些被家康贬为平民,在吉川广家的斡旋下得以保全大名身份。辉元无力地叹息“近顷の世は万事逆さまで、主君が家臣に助けられるという无様なことになっている(“近来世间万事都颠倒了,主君还要难堪的依靠家臣帮助(方能保全)”)” 德川家康统一天下之后,毛利辉元剃度出家,不久宣布隐居,两年后去世,时年73岁。 丰臣五大老——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秀家曾经做过丰臣秀吉的养子,其治绩被人称为“备前宰相”。 作为秀吉的养子,宇喜多秀家从战争开始就坚决支持石田三成,并一路跟着三成打仗,从伏见城一直打到在关原主战场。关原战场上是事实上的“前敌总指挥”,出兵1万7000人,是出兵最多的。关原合战作为西军副将,战后因西军战败领地遭到没收,被囚禁至1655年病逝。 早年丧父,后被秀吉收为养子。作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的秀家,并不像其他的养子那样把秀吉的恩德当做是天经地义。一生为丰臣家殚精竭虑,甚至牺牲掉了自己的家业,回馈了秀吉的养育栽培之恩。可以说,是丰臣家中最为忠心耿耿的人。 丰臣五大老——前田利家前田利昌之四子,幼名犬千代。尾张国出身,原织田信长家臣。在前期织田家的对外作战中表现突出,人称枪之又左。与丰臣秀吉交往甚久,虽是柴田家的陪臣,但在贱岳之战中擅自撤退致使柴田右翼彻底崩溃,间接为秀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此后,侍奉丰臣家,成为五大老之一,并受秀吉遗命作为秀赖后见辅佐。 前田利家幼时年少不羁,担任织田信长赤母衣众笔头时,曾将信长异母弟同朋众爱智十阿弥斩杀,险被信长处死。 前田利家勇猛忠义,一生始终与出乎意料的机遇为伴,凡遭遇影响时代的重大事件,都能准确判断形势,正确站队而化险为夷因祸得福,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朝保持荣宠不衰。 《亚相公御夜话》中记载,有一次柴田胜家与利家交谈时说道:“那个明智光秀自从出仕以来,极受信长公的优遇。而即便是我,曾立下26次大功,也不至如此。又左你曾立过多少功劳,不妨说来听听”。利家答曰:“亲阿父样是家中宿老,每战必身先士卒,无人能及,我的功劳何足挂齿“。胜家执意要其回答,遂答道:“共计立下18次大功”。胜家笑道:“世上有些人只立下两三件功劳便面有得色,哪像又左和我柴田,身为信长公的忠实部下,必以夸功为耻“ 丰臣五大老——德川家康日本大名松平广忠之子,三河国出身,日本德川幕府的创建者。少幼时作为人质生活于今川义元门下。桶狭间合战后,趁今川义元战死后自立,与织田信长结盟,扩大了势力。曾臣属丰臣家,受太阁秀吉遗命,成为五大老之首总理政务,以谋略掀起关原之战而获得最终胜利,并统一了日本,获征夷大将军,建立德川幕府。日本进入暂时的和平,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 注意内治是德川家康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德川家康的内治是和改组与强化封建秩序溶为一体的。在取得全国政权前,每占领一地,总要对新领地的统治加以整顿,而不是一味追求武力扩大版图。夺取全国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除保持丰臣秀吉的政治成果外,又采取了一系列改组和强化封建秩序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