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推特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投票:下列谁是对日本历史影响最大的人?虽然“参赛者”仅仅三人,但第一名遥遥领先另外两位强劲对手: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以54%的绝对优势拔得头筹。这位众望所归的优胜者,各位日本战国史爱好者一听就会了然——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关原战神”小早川秀秋。 众所周知,1600年9月15日爆发在美浓国关原的这场战争中,小早川秀秋在此战中从西军叛变至东军,使西军瞬间溃败,为德川家康问鼎天下打出了决定一击。关于小早川秀秋为何倒戈,如今通说中,时常以秀秋性格懦弱为理由,而逸话“问铁炮”是如今流行文化中最为常见的所谓“定说”。 在这个说法中,小早川秀秋一开始并没有打定主意叛变到东军阵营,东军与西军交战后,战局僵持,德川家康忍无可忍,派遣铁炮队向秀秋阵中射击威吓,秀秋被家康的示威吓破了胆子,于是攻向了西军,成为了受天下耻笑的叛徒。 然而,事实真相绝非如此。 问铁炮——一例典型的“家康神话” 查阅史料,我们会发现,“问铁炮”这个故事,与江户时代的家康崇拜紧紧相伴。 对“问铁炮”故事记述最为详尽的当属天保14年(1843年)成书的《德川实纪》,在这本通篇吹嘘德川家文治武功的幕府官修史料中,德川家康俨然是正义与智慧的化身。而“问铁炮”故事,自然是展现“神君家康公”英明神武的一个例子。 在《德川实纪》的故事中,问铁炮这个计划完全出自神君家康公的天才头脑。面对战局僵持的状况,家康派遣了一位名为布施孙右卫门的铁炮高手,向小早川秀秋阵中射击,秀秋当即屈服,使东军取得胜利,这一切都是家康公勇气与智慧的功劳…… 等等,这是不是太龙傲天了? 实际上,这个故事实在错漏百出,只要亲自去过关原,就完全不会相信这些鬼话。如果以《德川实纪》的记载为准,家康当时坐阵桃配山山脚,小早川秀秋坐阵松尾山顶的阵城中,两方有数公里的直线距离与两百余米的海拔差,更何况秀秋本阵理应在阵城的正中央。家康如果能够从自己阵中以铁炮射击小早川秀秋,还故意不伤害他的性命,那么,家康公理应将这门神一般的铁炮对准西军其他几位将领,如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大谷吉继的脑袋,何必非得把大好军功让给小早川秀秋呢? 而翻阅更早的史料,我们就可以发现,“问铁炮”这个故事,是流言层层叠叠堆加而来、最终被幕府所收编的“家康神话”的一例而已。 最早出现“问铁炮”逸话的,是宽文12年(1672年)成书的《井伊家庆长记》,这本意在宣扬井伊一族武威的书中,“问铁炮”这个故事仅仅是短短两行字: “合战(关原之战)中,藤堂(藤堂高虎)队为了敦促金吾中纳言(小早川秀秋)加入神君一方,向金吾的方向以铁炮射击,毫无回应。” 这两行简短的记述,是年代最早的关于“东军向小早川秀秋”射击的记载。《井伊家庆长记》成书于关原之战的72年后,此种记载不得不说可信度颇为低下。然而,此后数十年间,这个流言却越传越广,甚至主角、事件经纬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被改变的是“问铁炮”的效果。仅仅在《井伊家庆长记》成书7年之后,军记物语《本朝武林传》就再度提到了“问铁炮”事件,不同的是,这一次,小早川秀秋并没有对藤堂高虎的铁炮射击无动于衷,而是立刻策马扬鞭,袭向了西军。此时,现代问铁炮故事的主要要素已经完成了一半。 但是,9年之后成书的《黑田家谱》,却又将问铁炮的效果改了回去。在《黑田家谱》的记载中,用铁炮射击秀秋的不是藤堂高虎,而是福岛正则。但福岛正则的铁炮威吓完全没有起到效果,过了一会儿,秀秋看到西军败象浓厚,才宣布叛变。 “无效说”和“有效说”虽然曾经同时存在过,但最终占到上风的还是“有效说”。正德3年(1713年)出版的《关原军记大成》中,问铁炮的效果被盖棺定论:就是问铁炮吓得小早川秀秋反叛的!与此同时,作者还没有放过继续吹捧家康的机会——在《大成》这本书中,原本福岛正则的功劳,又变成了福岛正则和德川家康合作而取得的功劳。 这些军记物语不遗余力的吹捧家康,既有被逼无奈的成分,也是功利心所致,而幕府却在这些市井传说中,看到了宣扬幕府武威的机会。 于是,《德川实纪》横空出世,问铁炮故事就此定型,藤堂高虎、福岛正则的戏份被完全剥夺,一出完美的“家康神话”,就这样出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