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大名武田信玄号称日本战国第一兵法家,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时间上说,他从日本战国时代一直影响到现在。从空间上说,他的影响也已从日本蔓延开来。 小时候街上流行一款被称作街霸的格斗游戏,日本武士出场时,背景有一面旗帜。上书四个字“风林火山”。当时觉得这几个字挺有意思,却又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那便是武田家的军旗。是“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缩略,均出自《孙子兵法》的军争篇。而现在“风林火山”却成了日本的标志符号之一。从中到日,从日到中,想想文化的影响也真有些意思。 后来玩电脑版的日本历史策略类游戏。比如《信长之野望》系列。讲的就是日本战国的故事,从这款游戏里知道了织田信长,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人物。也开始关心起那段历史来。 读新田次郎的《武田信玄》,不但能了解这位兵法家的一生。还能从作者的讲述中对日本战国时代有个形象的了解。中国战国时代,是在公元前二三百年的时候。而日本的战国时期是从1467年到1603年,也就是中国大明朝宪宗成化年间到神宗万历年间。 虽然晚了近两千年,但两个战国确实非常相似,天子仍在,而诸侯并起,群雄割据,征伐不休。日本战国历史精彩纷呈,几可媲美中国的春秋战国与三国时期。 但如果说不同之处,中国的战国更象北方的名山大川,日本的战国则象江南的苏州园林。中国的战乱时期,群雄逐鹿,地域广大。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兵马会战。纵横捭阖,气势雄浑。而日本的疆域不过中国的一两个省大,在日本战国时期,却有数以百计的大名(相当于中国的诸侯),勾心斗角,互相攻伐,也算是蔚为奇观了。人马上万即可号称雄兵。也经常会有三五百人小战斗,被载入史册。 跟中国比起来,他们的战争显得很小巧。当然,兵马的多少与战争的残酷无关。无论中外,战乱,都是人命如草的时代。有时候,人越少,离的越近,反而越能体现残酷,我想如果仔细看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这一点。比如现在,每天也有无数人死亡,我们并不关心。但如果身边熟识的人去世,我们就会感触颇深,无法释怀。看这本书,就经常会发现,因为地域近,很多人要和自己熟识的人兵戎相见,以死相拼。甚至于割首请功。从这个角度说来,可能日本的战国更要残酷。体会了这样的残酷,也才更能体会和平平静的可贵了。 读此书时还有一个感受,就是一定要读出作者文字以外的东西。那并不是作者希望读者去领悟的。或者应该说是作者试图去掩饰的,当然,也可能作者并没有在掩饰什么,只是他自己也不是很理解。 此书作者在史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应该是查阅了很多史籍资料,跑了很多地方,也听了很多乡村野老的传说故事。在作者的笔下融汇并伸展开来。作者希望以武田信玄的思想去还原那段历史,寻找那段时光。 但作者毕竟不是兵法家和政治家。读这部书时,偶尔会感觉信玄这个人很矛盾。比如在很多事情的处理方法上。不过我想,应该不是信玄矛盾。是作者也无法真正领会信玄的想法。如果能被常人轻易看透,信玄也就不是第一兵法家了。 虽然看上去有些矛盾事件,可贵的是作者依然把矛盾叙述出来。并没有为了自己的想法去掩盖和删除什么。不象现在很多作家和导演,为了自己表达想法,把历史删削改造的面目全非,还要以历史的名义增加销量。 比如作者笔下的信玄本性宽宏善良的,在他做那些凶暴的事情的时候,作者就把他归结为身体疾患导致的思维异常。其实这不过是表明作者的善良,或者作者想要表达善良。其实,即便信玄做那些凶暴的事情,也不需要以疾病为借口,在战国环境下,四处都有敌人觊觎。内部也到处都是各地的间谍。这样危机四伏的时代,残酷只是生存的手段。对信玄不必美化,也不必苛求,如果善良变成懦弱,也就没有这位第一兵法家了。早和其他人一起消失在历史当中了。 和平与战争的差别,以及因为时间流逝产生的文化理念的变化。如果用现代思维方式去诠释和理解。恐怕只会越来越远。要感谢作者把矛盾和事实都保留下来。让我们去真正理解那个人那个时代。 提到武田信玄,就不能不提上杉谦信。那是信玄的终生对手。信玄是“甲斐之虎”,谦信是“越后之龙”信玄是战国第一兵法家,谦信是日本的“军神”关于他们的“龙争虎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传说第四次川中岛合战时,撤退中谦信孤身独骑冲入武田军本阵, 一直杀到信玄本人面前,向信玄连砍三刀。信玄用军扇抵挡,手臂受伤,景虎一击不中,仰天大笑而退。今日想来,油然神往。虽然此事作者并未采信。 据说信玄死后,上杉谦信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好几天,不吃不喝不说话,也是在凭吊这生平唯一能与自己抗衡的敌手吧。我们从上杉谦信的做法中,更能领略到信玄的魅力和风采了。 此书看时宜在午后,沏一杯茶,做在窗前,即可进入一段刀光剑影又荡气回肠的时光。看完掩卷,宜闭目长思,不要轻易睁眼,否则看到斜阳透过窗户照进来,会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