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怎么能不和各位聊一聊日本战国时代的茶道呢?众所周知,日本战国时代著名大名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对茶道都十分讲究,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丰臣秀吉再后来将日本茶道的鼻祖人物千利休赐死了。这些事儿我们下期再聊,本期就让小十郎带各位走进日本战国时代茶道的世界。
(被誉为日本茶道鼻祖的千利休,现在京都仍有大量商品印有“利休”商标) 千利休出身于商人之家,不仅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茶人,更是一位修行精进的禅者。他吸取先师对茶之道的定义,将禅的概念融入其中,起名“佗茶”。他自己解释说,“佗之本意,是表现清洁无垢的佛教世界。从露地到草庵,拂去尘垢,客主坦诚相交,不必就其规矩尺寸等方式方法。起火,烧水直至点茶等,只为其事”。1565年,松永久秀请千利休在多闻山召开茶会,据说沏茶的水是宇治桥三问的水,茶则是宇治园的上品,闻山茶会的成功,正式确立了千利休当世第一茶人的地位。 多闻山茶会三年后,千利休成为时代风云儿织田信长的茶头,同时也以商人的身份活跃在尾张的通商口。信长热衷于收集各类珍贵茶具,以至于到了后来,地方大名进献茶具成为了表示自己降伏之意的仪式。同时,为了增进主臣关系,信长也会将自己的茶具赏赐给自己的家臣,并且准许部分家臣举办茶会,作为对其战功的肯定。据说,当年轻的秀吉被准许召开茶会时,曾经感激涕零的表示“这样的恩情,今生都将铭记于心”。
第一个故事 同坐在一间茶室,就没有必要过分在意身份,地位的差别。人生如萍水,相逢不过是无常的缘分使然。所谓“一期一会”,说的就是如果这便是这一生里唯一的一次相逢,为何不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呢?千利休破天荒的开创了同喝一碗浓茶的“传饮法”:每个客人喝完一口之后用纸把唇印擦干净,再传给下一个人,下一位客人一定要在同样的位置饮茶。日本武将认为,人生如樱花,往往在开放最盛之时凋落,身处乱世之中,对世道的无常更是深有体会。你我一次相逢,已是不易,又何必拘泥于茶室外的一切烟云呢?
丰臣秀吉热爱茶会,也喜欢千利休的“传饮法”,但他最喜欢的,是高高的坐在殿上,看着部将们共同饮茶的样子。是的,天下所有的人在我秀吉面前都是一样的,只有我丰臣秀吉才是独一无二,掌管一切的“天下人”。 这次茶会照例邀请了众多大名,众位大名之间,坐着一位头裹白布的男人,他就是大谷吉继。大谷吉继是丰臣秀吉手下不可多得的将才,此时的他患上了麻风病,皮肤发生异变,脸上生出了脓疮,才不得不用头巾裹住整张脸。
(这可不是川中岛合战时候的上杉谦信,而是身患恶疾的大谷吉继) 就在茶碗传到大谷手中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大谷吉继脸上的一滴脓液掉到了茶碗里。放在平时,大家碍于面子,还是会接过大谷的茶碗,可是接归接,只是假装喝一口,最后茶水还是原封不动的传回茶人手里。可是这一次,连接手茶碗的人都没有了。大谷吉继端着茶碗的手就这样停在了空中,时间一点点过去,殿内的空气愈发凝重。 “刑部(大谷吉继),我现在口干舌燥,等这碗茶已经很久了。请你快一点传过来。”大家惊奇的发现说话的是素来不讨人喜欢的石田三成,虽然大家知道三成与吉继是多年的朋友,但话说回来,在座平日里口口声声说着敬仰吉继的人似乎也不在少数。 三成接过茶碗,将里面的茶水一饮而尽,“抱歉,请茶头再添吧。”就这样,茶会才得以继续。据说茶会结束后,大谷吉继回到房间后竟然哭了,在那个把武士尊严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年代,三成出面解围的情谊对于吉继来说,足够他用一生偿还。 关原之前,大谷吉继已经是家康手下的武将了。据说此时的大谷因为病情恶化,已经双目失明,却仍在石田的邀请下加入了西军。江户文人描绘了十分感人的一幕:大谷吉继对石田三成说,“我因为这病已经变成了瞎子,你却因为对太阁(秀吉)的情谊也变成了瞎子,那就让我们两个瞎子死在一起吧。”如果武将的生命如樱花一般脆弱,那他们的情谊就如同一碗浓茶,被后人们所敬仰的,正是那浓厚的苦味。 第二个故事 受到信长“阶级茶道”影响的秀吉,在成为“天下人”之后,马上将千利休招致麾下。1585年10月,秀吉在京都皇宫中举行了茶会,在小御所亲手为天皇点茶。平民出身的秀吉为天皇点茶,这在日本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您不用操一点心,这全天下的所有事,都交给我就好了。”为全日本血统最尊贵的人制茶的,正是千利休。这次茶会极大的树立了秀吉地位的同时,也把茶道带给了朝廷的贵族们。在这之前,茶道兴于武家,朝廷的贵族是不喝茶的。
(电影《寻访千利休》,讲述了茶人利休的一生) 不只是皇宫贵族,秀吉还把参与茶会的对象扩大到了普通百姓。在两年后的北野树林茶会,秀吉提出“不论是家臣,商人,还是平民百姓,所有爱好茶道之人都来参加”。千利休认为在茶道之前,没有任何阶级差别,为此,他还特意缩小茶室的尺寸,以减少客人之间的距离。
(千利休设计的“伞亭茶室”,至今依然静静地接受人们的膜拜) 显然,这和秀吉内心的“平等”并不一样。对于秀吉来说,平等不存在于茶道之前,而是在于“秀吉”的茶会。只有在秀吉举办的茶会上,平民,武家,贵族才是平等,不过,有一个人是超越一切平等的,就是秀吉自己。天下所有举办茶会的大权,还是掌握在秀吉手里的。“把茶会当做证明自己权力的证明,这样是有悖茶道的。”千利休心想。 第三个故事 1591年2月,70岁的千利休在三千人的共同注目下,以武士的方式切腹自尽。 一切都源于秀吉的一句话:“难道连我也要在你利休的破草鞋下走过吗?” 千利休曾经对大德寺有恩,在大德寺翻修时,特意在寺内为千利休立了一尊木像。千利休的木像身穿僧衣,头顶僧帽,脚下却踩着一双破草鞋,木像立在寺庙的二层,所有人从一层经过时都要仰视利休的木像。据说秀吉得知此事之后大怒,这才有了之前说的那句话。为此,秀吉要求千利休蛰居,不久后,千利休被要求切腹。 时至今日,千利休之死仍然是一个历史悬案,大德寺的木像只是导火索,秀吉逼死千利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千利休一直以商人的身份,将普通茶器高价出售,有中饱私囊之嫌,惹得秀吉不满。其实,利休确实将普通茶具高价出售,但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他既不关注茶具,也不关注茶客身份的茶道观念,颇有一种对于只懂花钱却不懂品茶的行为的戏谑。秀吉也不会不懂这个道理,说到底,秀吉和利休的分歧就在于“佗茶”。
(千利休的茶室) 之前说过秀吉多次组织茶会,希望通过“平等”的概念来塑造自己的高大形象。而利休的平等茶道,恰恰会打破秀吉独立于众人的“天下人”形象。在本能寺之变后,通过招揽茶人千利休,推崇平等概念,秀吉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威望。此时的秀吉和千利休在政治理念上还有妥协之处。然而,在1590年之后,秀吉收服北条和伊达,颁布刀狩令,禁止平民持有武器,以此来强化社会上各个阶级的属性,结束下克上的战国时代。这一切理念都与千利休的平等概念背道而驰,这个由丰臣秀吉创立的新时代,已经没有千利休的容身之所。那大德寺的木像不过是一个借口,千利休以他的死开启了日本的全新时代。
(平民出身的秀吉,酷爱奢华的建筑风格,这才有了著名的“黄金茶室”,也足见得秀吉和利休对于茶道的分歧有多么不可调和) “人世七十,力图命拙,吾这宝剑,祖佛共杀,提我得具足的一大刀,今在此时才扔给上苍。”这句著名的辞世诗,并非是身为僧人的千利休对佛祖的大不敬,所谓“祖佛共杀”是《临济录》中的名言,表达的是禅者对精进修道的无畏气概。可见这七十岁的老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无所畏惧的禅者之心。 第四个故事 很多年前的一个盛夏,大家都在夸赞千利休家的牵牛花开的十分美丽。爱凑热闹的秀吉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我明天去你那里赏花,请你准备一下。” 第二天一大早,秀吉就兴致勃勃的来到利休的家。走过茶庭时,秀吉惊奇的发现这里一株花都没有,“没有花就说没有花,害辛苦我跑一趟,利休这个臭老头。”跟随利休走过了茶庭,秀吉越想越气。 走进利的茶室,秀吉猛然发现一株牵牛花。在狭小昏暗的茶室里,一束光透过窗子照在牵牛花上,它开的是那么美,又是那么孤独。一瞬间,秀吉感受了从满园花丛中无法感受到的枯寂之美。 原来,千利休在头天晚上,特意拔除了茶庭里所有的牵牛花,只留下这一枝,插在了茶室里。 |